李广信
李广信,1941年10月生于黑龙江省宾县。1960-1966年在清华大学水利系学习;1968-1978年在黑龙江省呼兰县水利局工作,历任工程组长、勘测队长、副局长,参加和呼兰河大桥(333m长,双曲拱桥)的设计施工,负责呼兰河二桥的设计施工等全部技术工作。参加大型水库-泥河水库(库容1亿m3)的规划设计,负责泥河大型灌区的规划设计和施工。
1978-1985年到清华大学岩土工程专业攻读研究生学位,师从黄文熙教授,1981年获工学硕士学位,1985年获工学博士学位,成为我国首批岩土工程博士学位获得者。1981至今在清华大学任教。1991年任教授,1993年被批准为博士生导师,1993-1998任教研组主任。
李广信在土的本构关系、高土石坝、土工合成材料和基础工程等方面都做出杰出的成绩。他将土的清华弹塑性模型发展到三维形式,与黄文熙和濮家骝一起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他在高土石坝研究中提出了堆石料的湿化变形的割线模型和塑性模型,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他还获得省部级科技奖励4项。他在1986年被授予清华大学优秀博士生奖;1988年被中国土木工程学会评为优秀中青年土木工程科技工作者;1991年为国家教育委员会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授予“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被推举为《岩土工程学报》2006年度黄文熙讲座撰稿人和报告人。
他负责“七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土质防渗体高土石坝研究”的一个研究课题;2001-2005年在“洪水特性与减灾方法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50099620)中,负责课题3:堤防破坏机理和安全评价方法研究;另外负责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多项。另外负责奥林匹克水上公园的动水赛道填方项目,采用加密、加筋和水泥土加固的治理方案,成功地使用粉细砂作为动水赛道的填方土料,节省投资和时间,有利于环境。
他热心于教学工作,1996-2007期间他一直担任岩土工程系列课组长,为清华大学岩土工程教学做出了突出贡献。使清华大学《土力学》课程于2004年建成北京市精品课,2006年被授予全国唯一的土力学国家精品课。以他为课程负责人,先后获得北京市教学工作优秀成果二等奖;两次清华大学教学工作优秀成果一等奖,两次二等奖,两次“良师益友”奖,优秀教材二等奖;他所负责的研究生学位课程《高等土力学》建成清华大学精品课,主编的《高等土力学》被评为北京市精品教材和教育部推荐的研究生教学用书,编制的课件被授予清华大学优秀教学软件一等奖。
他发表科技论文250多篇;主参编教材、著作和规范26部;培养硕士、博士各13名,博士后3名。
他先后担任清华大学第七届清华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国际低平地协会理事,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分会常务副理事长,中国土工合成材料工程协会理事长,国际土工合成材料学会(IGS)中国委员会主席,中国水力发电学会理事,土工合成材料专业委员会主任,《土木工程学报》副主编,《岩土工程学报》、《工业建筑》、《中国公路学报》、《工程勘察》、《岩土工程技术》及《地基处理》等期刊编委。注册岩土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专家组副组长及两个专题组的组长;北京市勘查评标专家组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