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资源

钱家欢

        钱家欢(1923-1995),浙江湖州人。我国著名岩土力学和地基工程专家。河海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1945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土木工程系,1949年获美国伊利诺依大学土木工程硕士学位。新中国成立前夕毅然返回祖国,先在上海军管会水利训练班及之江大学、浙江大学任教,1952年院系调整时参与组建华东水利学院,先后任华东水利学院科研处处长、土力学教研室主任,华东水利学院(后称河海大学)学术委员会和学位委员会委员。1978年成为文革后首批批准晋升的教授,1981年经国务院批准为首批博士生导师,是河海大学岩土工程国家重点学科的创建者和带头人,德国汉诺威大学交换教授,香港大学荣誉教授,国务院首批特殊津贴获得者,曾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届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水利学会岩土力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土力学与基础工程学会常务理事,国际土力学学会海岸岩土工程委员会核心组成员,《岩土工程学报》编委会主任,《中国科学》编委。第六、七届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第六届人大代表。
        钱家欢教授毕生从事岩土力学和地基工程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并在这一领域做出了卓越贡献。作为全国重点学科的创建者和带头人,在软土流变理论、动力固结理论、土坝震后永久变形和土工数值分析等方面在国内做了开拓性的工作,取得了多项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的成果,在岩土工程学术界和工程界的学术地位得到国内外同行的一致公认。其于20世纪50年代发表的研究成果“以差分法解流网及弹性地基板”,比英国AIIen教授发表的类似方法早三年;60年代发表并推广的Lee法为流变土体的固结提出了创新方法,被国内外学术界称为“钱家欢法”;70年代唐山地震后又侧重研究大坝及建筑基础的抗震问题,为我国的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和经济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 1982年赴德国汉诺威大学讲学;1985年、1989年两次赴香港大学讲学;1985年、1987年、1993年三次作为特邀报告人参加新加坡第二届国际地基加固会议、日本京都亚洲土力学会议和中国广州国际软土会议;1991年应日本土质工学会邀请在京都、大阪和东京作了一系列学术报告;1994年作为唯一中国专家入选国际土力学学会组建的海岸岩土工程委员会并被确定为核心组成员。他参加和主持的科研项目多次获国家和省部级奖,其中"土质防渗体高土石坝研究"和"小浪底土石坝震后永久变形"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主编研究生教材《土工原理与计算》、本科教材《土力学》,均获水利部优秀教材一等奖。他培养的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已成为许多单位的学术带头人和业务骨干。
        为纪念钱家欢教授在岩土工程学科及学校建设中的突出贡献,河海大学分别于1997年和1999年设立了“钱家欢岩土工程奖学金”和“钱家欢岩土工程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