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概况

汪闻韶

        汪闻韶(1919-2007),1919年3月出生,江苏省苏州市人。1943年原中央大学水利工程系毕业,1947-1954年留学美国,获力学和水力学硕士、土木工程博士学位,并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任职,在Taylor教授指导下参加“动荷载下土的性质研究”的试验研究工作。
        汪闻韶于1954年12月归国,参加新中国建设。先后在原水利部南京水利实验处、水利部水利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水利电力部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土工研究所任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并于1980年任抗震防护研究所第一任所长。他是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中国土动力学和土工抗震学科奠基者之一。
        20世纪50年代,大规模的水利水电建设中,遇到很多砂土地震液化问题。汪闻韶受命组建“饱和砂土液化问题”研究组,在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创建土动力学试验室,开展砂土液化和土石坝及地基抗震问题的系统研究,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开创性的成果,为奠定土工抗震学科的科学技术基础作出了杰出贡献。
        1958年在黄文熙的建议下,由汪闻韶主持在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土动力学试验室研制成功了我国第一台惯性力式振动三轴仪,并结合实际工程做了一系列振动孔隙水压力及动强度试验。后来为性能更好的电磁式、液压式振动三轴仪所取代。现在循环荷载振动三轴仪及其试验已成为国际公认的砂土液化及动强度变形特性研究的主要手段。
        汪闻韶对砂土的液化机理及其影响因素,如应力状态、振动强度、振动时间、砂土密度、先期振动等进行了长期的系统研究,提出了可以用剪切波速考虑砂土结构性影响的概念。1962年和1964年先后发表了两篇重要论文,以近代土体有效应力动力分析方法为基础,对饱和砂土振动孔隙水压力的产生、扩散和消散过程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论述。
        除砂土液化的研究外,汪闻韶还根据实际工程需要,开展了对少黏性土、砂砾料、粉煤灰等材料的液化特性的试验研究,并分别提出了液化判别标准。         对土石坝及地基的动力稳定性研究,汪闻韶澄清了液化、极限平衡、破坏三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提出各自不同的判别准则和计算方法。进行了用振动三轴仪确定动强度的研究。
        汪闻韶重视历次地震震害的现场调查和经验总结,多次参加震害的现场调查。1982年起,化了4年时间主编完成了《中国水利工程震害资料汇编(1961-1985)》,全面反映了1961-1985年间15次强地震中水利工程的资料和经验。同时发表了多篇论文,论述土石坝及其地基抗震的主要问题、工程措施、抗震计算、震害修复、抗震加固等,指出研究地震残余变形的重要性,并指导开展高土石坝地震残余变形分析的研究工作。
        汪闻韶参加了中国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的编制工作,负责土工抗震部分,他的研究成果在规范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他对学科建设和学会工作也倾注了很大的热情。他积极参加学会活动。为普及土动力学及抗震知识,他编写了多种科普读物及学习班讲义。汪闻韶在1979年被选为土力学及基础(岩土)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并先后担任中国水利学会理事、岩土力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地震学会地震工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振动学会土动力学学会主任委员、荣誉主任委员等职。
        汪闻韶曾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科技进步奖、省部级科技进步奖等多种奖项。多次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获得首届茅以升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大奖。先后发表论文60余篇,个人著作、主编或参加编写书籍15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