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资源

四川大学水利水电工程系土力学学科

        四川大学水利水电工程系土力学学科源于1944年建立的理工学院土木水利系。1994年原四川大学、原成都科技大学、原华西医科大学三所全国重点大学于1994年4月和2000年9月两次合并组建而成新的四川大学。原成都科技大学由1954年全国院系调整时建立的成都工学院发展而来。
        1950年前后,丘勤宝编著了“土壤力学”,比较全面地阐述了土力学的各个主要课题,当时成为教学科研的一本参考书。1959年,丘勤宝和屈智炯合编了一本“土力学、地基与基础”,作为水利系本科生的教材。胡定则另外编写了一本土力学讲义,作为土木系本科生的教材。
        1954年,为了进行映秀湾水闸的整体模型及底板的应力应变试验与计算分析,丘勤宝、屈智炯等人设计并制造了当时国内最大的大型试验槽。其尺寸为7米×1.5米×1米。该组与成都勘测设计院科研人员合作,共同完成了映秀湾三孔闸侧墙及底板的应力应变试验。为映秀湾水闸的设计与施工做出贡献。
        此外,胡定指导的科研小组与铁道部第二勘测设计院的科研人员合作,也利用此大型试验槽的一段,进行了粗粒土的承压板载荷试验。承压钢性板的尺寸为15厘米×15厘米,20厘米×20厘米,25厘米×25厘米。每次均为连续24小时测定其压力-沉降曲线,然后进行分析计算,为粗粒土的承载能力作出定量评估,完成了“粗粒土的承载能力的评估”的研究报告。这一成果已为当时出版的“铁路桥梁设计规范”所采用。
        由于在西南地区修建水利工程,如土坝、水闸之类,常遇到粗粒土及砂卵石等。因此,就必须建立大型的土工试验设备,如大型静力三轴仪、中型直剪仪、大型管涌仪等,皆为自行设计加工。利用这些设备,屈智炯指导的科研小组,对四川地区的筑坝材料特性进行多项科研任务,如压实石碴应力应变特性的研究,冰碛土工程性质研究等。写出《石碴坝》、《土的塑性力学》两书。完成了“土的非线性K-G模型的研究”等多项科研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