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资源

同济大学土力学学科

        同济大学创建于1907年,抗日战争时期,位于吴淞的校舍毁于战火,学校内迁至四川李庄。
        抗战胜利以后,学校迁回上海,工学院设于江湾其美路(即现在的四平路),工学院内设土木系,系以下没有设置教研室,当时讲授土力学课程的是林佺教授(后调哈尔滨),土木系已有设备比较齐全的土工试验室,为学生提供教学试验的实践场地。
        同济大学土力学研究机构-地基基础研究所初创于1952年。1952年12月院系调整时,上海一些学校土木系的师资力量及试验设备併入同济大学。同济大学土木系分设为结构系、道路桥梁系、建筑系、市政工程系、材料系等若干系。同时学习前苏联的教学体制,在系以下设置教研室。俞调梅从交通大学调入同济大学后,任地质、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教研室(简称地土基教研室)主任。这是同济大学土力学学科的最初机构,为学校各专业讲授工程地质、土力学、地基基础等课程,同时参与上海市城市建设项目的研究和工程顾问工作。教研室成立时属结构系领导,系主任是王达时。1954年,地土基教研室调入道路桥梁系,系主任是陈本端。同年,郑大同调入同济大学地土基教研室。
        1958年同济大学成立水工系(后改为勘测系、地下工程系),将地土基教研室分设为土力学地基基础教研室与工程地质教研室。张问清调入土力学地基基础教研室,并担任系主任,俞调梅任土力学地基基础教研室主任。从此时开始,土力学地基基础教研室除了为全校各个专业开设土力学、地基基础课程之外,还负责试办地基基础专业,尝试地基基础专门人才的培养,试办专业共招本科生九届,三百余人。土力学地基基础教研室分设土力学、浅基础、桩基础和土动力学等四个学科组,教师职工30余人,承担国家和上海市的科学研究项目和工程项目的试验研究工作,俞调梅、张问清和郑大同开始培养土力学学科的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