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资源

土工组的建立及其开展的学术活动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北京分会土工组(以下简称土工组)是在1953年12月27日正式成立的。它的任务是集合各产业部门和学术单位中从事土工工作的技术人员交流经验、学习国内外先进技术,并结合实际为产业部门解决工程问题提供协助。成立时,经各方面协商,推选茅以升和陈樑生为正副组长,下设地质勘测、土工试验、地基基础、土坡路基和土力学5个门,积极开展各项有关学术活动。
        土工组的建立和各项学术活动的开展,得到了许多产业部门和教学科研单位的支持协助。成立第一年,便举办了各种专题报告会26次、讨论会4次、参观2次,详见表1。每次活动出席人数均在150至200人之间。此外,为了适应广大学会会员当时对学习苏联土工科学理论的迫切要求,土工组在专题报告和讨论会等经常性学术活动以外,增设了一个系统讲座。系统讲座的对象为各产业单位中从事与土工技术有关的工作而具有大学程度的人员。讲座共分21讲,平均每两周举行一次,每次三小时,详细内容如表2所示。当时各产业部门报名想听讲的人数近千人,但由于受场地和设备条件的限制,不得不采取限制名额的措施,每次只发听讲证350张。
        50年代初期,各产业部门大量开展基本建设,其中地基钻探和土质试验是重要的先决任务。当时许多产业部门希望学会组织一次地基钻探和土工试验的技术比较活动,以交流经验并发现问题,为进一步改进技术、提高质量指明方向。根据上述要求,土工组在1954年5月决定进行一次各单位土工钻探及试验成果的比较,报名参加这项活动的有中央部属及北京、天津两市的勘测设计单位共25个。钻探及试验工作历时4周,并于当年9月经各单位共同综合整理分析,提出了总结报告,供各产业部门的勘测设计单位作为改进土工工作的重要依据。
        为了更广泛地交流工作经验和学习心得,土工组在1954年出版了第1期《土工彙刊》,其中刊登了六篇有关论文,供广大土工工作者参考。这几篇论文都是密切结合当时工程建设实际和学习苏联经验的心得体会而撰写的,如“有关地基规范问题的讨论总结”、“黄土和类黄土湿润沉陷的决定方法”、“振动荷重作用下之地基”、“盐渍土的工程性质”、“道路冻害问题”和“柔性路面材料及路基土壤形变模量的测定方法”等。
        1955年,土工组的学术活动除了继续举办大型报告会12次和系统讲座11次以外,针对当时工程实践中遇到的若干主要地基问题展开专题讨论8次、组织现场参观1次。这些活动的具体内容见表3。当年12月,出版了《土工彙刊》第二期,内容包括本年度学术活动中的选稿6篇。此外,土工组核心小组还配合北京市的建设工程,专门组织了两次关于北海公路桥加宽工程的地基设计方案讨论,并将意见和建议归纳送交有关工程部门参考。
        1957年,在土工组的基础上正式成立了全国性的中国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学会,并作为团体会员参加了国际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学会(ISSMGE)。1959年下半年,全国开展“肃反”学习运动,学会活动随之暂停。
        土工组的建立及其开展各项学术活动的经验表明,密切结合国家建设需要,组织广大土工技术人员,积极学习先进科学理论、交流实际工作经验,对于提高土工技术人员的能力水平、以更好地完成国家基本建设任务具有重要意义。土工组积极发挥它的人才和组织优势,对本领域的学科发展和工程实践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